好书评网

 找回密码
 成为会员
查看: 1862|回复: 1

[已投稿] 《终身成长》

[复制链接]

4

主题

8

帖子

154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54
发表于 2020-7-9 22:25: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jpg

《终身成长》
关于作者:
这本书的作者是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  卡罗尔·德韦克,她是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领域内公认的杰出学者之一,这本《终身成长》是她总结数十年研究成果的经典作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45

帖子

216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16
发表于 2020-7-9 22:30:09 | 显示全部楼层
《终身成长》文稿 撰稿人:西凌雪
大家好,我是西凌雪。今天要带大家一起读的这本书是《终身成长》。听书名我们不难知道,这也是一本心理学著作,美国亚马逊心理畅销书在榜10年,曾被比尔盖茨撰文推荐。
这本书的作者是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  卡罗尔·德韦克,她是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领域内公认的杰出学者之一,这本《终身成长》是她总结数十年研究成果的经典作品。在这本书里,德韦克介绍了思维模式的力量,她认为我们获得的成功并不是能力和天赋决定的,更受到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展现的思维模式的影响。《终身成长》把人大致分为两种思维模式:固定型与成长型,它们体现了面对成功与失败、成绩与挑战时的两种基本心态。并且从这两个思维的维度,让我们找到自己恐惧,苦恼,失败的原因,同时帮我们突破这些阻碍,获得成长,达成目标。德韦克揭示的成功法则已被很多具有发展眼光的父母、老师、运动员和管理者应用,并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首先,让我门一起来思考一个问题,人类的能力到底是可以培养的还是一成不变的?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正反两面都有很多的专家支持。一部分人认为,人类物理上的特征造成了人与人之间无可避免也无法改变的差别,包括骨头上的凸起,也就是我们说的颅相学,颅骨学和我们如今说的基因。另一部分人则认为造成人与人之间差异的是他们的背景,经历,接受过的教育以及学习方法的不同,也就是我们说的环境。那么,到底哪一种说法才是正确的呢?如今,大部分专家同意,这并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对立问题,这两种因素通常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基因和环境不仅仅是相互协作的关系,基因更需要环境的帮助来更好的运作。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先天遗传的才能,可能在最开始的时候,人类会展现出不一样的气质和才能。但是在通过个人经历,能力培训和个人努力之后会产生变化,所以说,一开始聪明的人不一定到最后还是聪明,人类在终身学习和大脑发展这一方面,比我们想象中更有潜力。
我们所熟知的《伤仲永》说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五岁的仲永提笔能诗,文采和道理都让人惊叹于他的才华。慢慢的,人们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甚至花钱求取他做的诗。仲永的父亲认为有利可图,就每天带着他四处拜访,不让他学习。那么成年后的仲永怎么样了呢?与普通人毫无差别。方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他的天赋,比一般有才能的人要优秀的多,但因为后天的教育的缺失,使这个五岁就能提笔作诗的孩子最终成为了一个普通人。这个故事的悲剧就在于,仲永的父亲早早的给他贴上了一个标签,认为他是一个神童啊,认为他的才能是一成不变的,于是,就一直在努力的去做一件事情,就是带着年幼的儿子到处展示他的才能,这就是典型的固定型思维模式。其实我们大多数人从小就在被培养这种思维模式,我们经常在小的时候关注自己是不是聪明,考试成绩是不是名列前茅,回答老师的问题是不是准确无误。即便长大以后我们都抱着一种需要证实自己的强烈目标,在课堂中,在工作中,甚至在人际交往中,每时每刻都想要对自己的智力,个性及能力进行证明。每个时刻,都在接受一种评估,我是成功还是失败?是聪明还是愚蠢?当然,这样的做法并没有错,因为我们的社会就是会对人的智力,个性及特征进行评估,想要证明自己的能力很正常。
但是不要忘了,这个世界上还存在另外一种思维模式,在这种思维模式下,不需要你总是担心自己手里只有一副对十的时候,去说服大家你手里的牌是一副同花顺。这就是成长型思维模式。拥有这种思维模式的人,他所拥有的先天特征不过是他成长的起点。他们相信,人类真正的潜能是未知的。他们在有时间提升自己的时候绝不会去浪费时间一遍又一遍的证明自己的杰出。他们发现自己的不足时不是去掩饰它而是去改变它。他们会和能促进自己成长的人做搭档和朋友,而不是寻求保护自己的自尊心。比起自己屡试不爽的事情,他们更愿意选择一些可以提高自己的事情去做。你可能不知道,达尔文在小的时候被看做很普通的孩子,本·霍根,著名的高尔夫球运动员,童年时完全肢体不协调。摄影家辛迪·谢尔曼几乎登上了评选20世纪最重要艺术家的全部榜单,却没有通过她的第一个摄影课程的考试。成长型思维模式,让人们在人生遭遇重大挑战的时刻,依然可以茁壮成长。
杰出的社会学家本杰明·巴伯曾经说:我不会将世界分成弱和强,或者成功和失败,我会将社会分成好学者和不好学者。其实每个人在刚出生时都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婴儿几乎每天都在拓展自己的技能,比如学走路,学说话。他们从来不会说太难了,或者这些根本不值得自己为之努力学习,婴儿不会担心自己犯错或者丢脸,他们向前走,摔倒,再站起来,跌跌撞撞的前行。那么,究竟是什么让这种生机勃勃的学习热情走到了尽头?就是固定型思维模式,一旦我们开始有能力评估自己的时候,我们就会变得对挑战有畏惧,开始担心自己不够聪明或者能力不足。作者曾经让一群四岁的孩子做出一个选择,选择一次一次的重复拼一块简单的拼图,或者尝试拼一些更难的拼图。即便在这样幼小的年龄里,那些相信自己个人能力固定的孩子仍然做出了安全的选择,他们对作者说:生来就聪明的孩子是不会犯错的。但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孩子就觉得很奇怪;为什么有人愿意一遍又一遍的拼同样的拼图?前者思维的孩子希望确保自己成功,他们认为聪明的人应该是永远成功的。后者思维的孩子,认为成功意味着拓展自己的能力范畴,意味着越来越聪明。成长型思维模式者寻求再挑战中获得成长,挑战越大,他们的成长空间就越大。在体育界,这一现象尤为明显。我们最熟悉的迈克尔·乔丹,他不是一个天才,但确是一个最努力的运动员,可能在整个体育史上,他都是最努力的。大家都知道,乔丹在高中时被校队淘汰了。当时他非常郁闷,但是他并没有因此放弃训练。他每天6点离开家,课前抽空就练习,不断弥补自己的弱点,连他的教练也对他远超他人的努力感到惊讶。即使在后来功成名就的时候,乔丹的艰苦训练仍然是出了名的。我们眼中的篮球巨星运动奇才,不过是拥有着坚韧的意志和决心,这比身体上的优势更有力。
相反的,在固定思维模式者的眼中,努力是有缺陷和不足的人需要做的。小提琴家索南伯格在10岁时与费城管弦乐队合作,完成了她的小提琴处女秀。后来,在跟随著名的小提琴老师学习的时候,她才发现自己有一系列糟糕的习惯,她的指法和运弓非常糟糕,拿小提琴的姿势也不对,但是她拒绝改变。几年过去后,其他同学已经迎头赶上甚至超越了她,这使她的自信心严重受挫。这位曾经的“神童”,感觉自己像一个失败者。她的害怕努力,归结于她的恐惧,害怕努力过后依然会失败,而且没有办法为这种失败找到任何借口了。固定型思维模式者不会从失败中学习并纠正自己的失败,相反,他们更重视如何修复自己的自尊,比如,去找比自己还差的人。一群大学生在一次糟糕的考试过后,获得了一次去看其他人试卷的机会。你可以先想象一下,如果你是这群大学生中的一个,你会选择去看哪类试卷呢?成长型思维模式者选择去看那些比他们好很多的人的试卷,他们希望改正自己的不足。但是固有思维模式者会选择去看那些考的非常差的,因为这是他们让自己感觉好起来的方法。
我们在小时候都遇到过一个选择题,在有才能但心态浮躁的兔子和缓慢但稳健的乌龟之间做出选择。这个故事是想告诉我们缓慢和稳健最终赢得了比赛。但是,我们当中真有人希望自己是一只乌龟吗?不,我们只是希望当一只不那么傻的兔子。我们希望自己可以像风一样敏捷,但是要更有策略性。龟兔赛跑的故事本想强调努力有多么重要的意义,但是却给了努力一个坏名声,它巩固了人们‘只有缺乏天赋的人才需要努力’的观念,并让人们以为只有在非常罕见的情况下,当有天赋的人失误时,后进者才有机可乘。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呢?当你下班了,发现还有一些同事工作到很晚时,你可能会想我比他们的效率高很多。但你不会想,他们可能和我效率一样高,而且工作比我还努力!面对一个要么聪明要么努力的选择题,大部分人明显更看重前者。作为一个社会群体,相比通过后天努力获得的成就,我们更看重天生的,无需努力就能取得的成绩,我们赋予英雄们非凡的能力,这些能力让他们变得无比伟大。就好像迈克尔乔丹生来就会打篮球,毕加索一出生就会画画一样,这就是固定思维模式者的想法,而且非常普遍。
有着固定思维模式者,总是想要不断去证明自己的能力,这一点不仅表现在社会关系上,在家庭关系上也容易和自己的伴侣陷入竞争的关系。这一刻你的伴侣是你人生中的光芒,下一刻他们就成了敌人。为什么人们愿意将自己的爱人变成敌人?那是因为,当一段感情出现问题的时候,固定思维模式没有给你太多选择,你要么责怪自己无法改变的个性,要么去指责你的伴侣。你会发现,将责任强加到别人身上这个选项更加诱人。一旦他们将伴侣看做正义的一方,那就意味着他们自己需要承担更多的过错。在亲子关系中也同样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如果你和你的父母相处的不是很融洽,那么是谁的错呢?是你的父母没有对你付出足够的爱?还是你是一个不可爱的孩子呢?固定型思维模式中,这种充满敌意的问题困扰着他们。其实在任何一段关系中,我们都有一半的掌控权,当我们希望与父母拥有充满爱意的关系时,不要去乞求父母的认可,掌控好自己的那一半,至少可以去做一个爱妈妈的女儿,爱丈夫的妻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怎么做都无所谓了,你都会比以前做得更好。在固定思维模式下,我们需要通过责备他人来感觉自己更正确更有权力。但成长型思维让我们放弃责备他人,继续前行。
那么好,我们现在了解了这两种思维模式的形成,表现模式以及造成的结果,那么该如何改变我们固有的思维模式呢?20世纪60年代,精神学家艾伦·贝克在与病人接触时发现,其实是他们的信念造成了他们的问题。例如‘贝克医生认为我很无能’或者‘这个治疗肯定没用,我永远都治不好’,正是这些信念导致了他们的消极情绪,而且这种情绪不止出现在治疗的过程中,还出现在他们平时的生活里。最关键的是,人们往往意识不到这些信念,所以教会他们如何处理和改变信念成为治疗的关键。于是,认知疗法产生了,这也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作者通过研究发现,固定思维模式者会对每一个信息做一次强烈的评估,如果是好事,他们就会贴上一个积极的标签,反之,坏事就会有一个强烈的消极标签。而成长型思维模式者同样经常观察身边发生的事情,但他们内心独白与批评自己或他人无关。他们更关注的是这个信息在学习和建设性行为上能带来什么?能从中学到什么?怎样做才能提高自己?怎么样做才能让伴侣也做的更好?认知疗法的主要目的是教会人们控制自己极端评判的行为,而让他们变得更加理性。
那么改变是不是很难呢?看上去很简单,只要学会了成长型思维模式,似乎就可以激励我们去面对挑战,达成目标。书里作者写了这样一个小故事。一次,作者的学生将多年研究工作的结晶一篇论文投给了领域里最权威的一个期刊,受到评审意见时,使她备受打击,导致她无法重看那些评审意见,也没有办法修改论文。作者告诉她,她需要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这不是你的错,找到论文里所有的缺点本就是评审的工作。而你的工作,就是在这些批评里把论文修改的更好。学生听了她的话后,不再觉得自己被批判了,也开始修改论文。后来,这篇论文也被编辑热情的接受了。你看,这就是思维模式的力量,同样的一篇等待修改的论文,同样的需要修改论文的人,换一种思维方式就可以得到力量。
但是,改变也可以很难。人们坚持固有的思维模式,是因为在某一时刻,它符合人们的心理需求。当我们不被人认可的时候,固定型思维模式为我们提供了简单直接的解决办法,是我们获得自尊的主要途径。所以新的思维模式,就要求我们去接受自己恐惧的事情——挑战,奋斗,批评与挫折。
想要转变成成长型思维模式的第一步是接受。拥抱我们的固有思维模式,让我们面对事实。每个人的思维都是这两种思维模式的混合物,这并没有什么可羞愧的。
第二步是观察,我们需要了解是什么激发了我们固定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会在什么情况下出现。它可能是在你面对巨大挑战的时候小声对你说:你也许没那么大的能耐。也可能是你为某件事情奋斗进入死胡同的时候建议你说:放弃吧,这件事会让你感到沮丧和难过,还是做一些简单的事情吧。或者是在某个让你感到自豪的领域遇到一个比你优秀很多的人的时候告诉你;你永远也不可能和这个人一样优秀,让你对那个人萌生了一些恨意。当你了解了这个思维模式人格,并明确了激发他出现的原因时,先不要着急去评价,先观察一下。
接下来是第三步:命名。让我们来给固定思维模式人格取个名字。他可以是一本书,一部电影里的人物,也可以是一个你不喜欢的名字,来提醒自己这不是你想要的成为的人。名字可以让我们更加生动的描述我们的固定思维模式人格以及激发他的诱因。书里有这样一段描写的话:当我遇到困境的时候,我的‘杜安’就会出现,他让我变得对每个人都非常挑剔,我变得苛刻,蛮横,而不是去支持我的员工。当我的‘杜安’的出现,员工的‘杨尼’就会咆哮,‘杨尼’是一个很有男子气概的男性,他会让我的员工觉得自己缺乏竞争力,变得懦弱和焦虑。你看,这样的命名是不是很生动的描述出了我们固有思维带给我们的困扰。
接下来是第四步教育。现在你了解了造成固有思维人格出现的诱因,对你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并且它还有了自己的名字,那么接下来就是教育他。当你的压力很大,而且担心你的团队会让你失望的时候,告诉你的员工,你的‘杜安’已经被引发出来了,并问问他们,你能为他们提供些什么来帮助他们更好的完成任务。和你的‘杜安’通话,让他冷静下来,告诉他;请给我的员工一些时间。你要知道,你的固有型思维模式本来是为了保护你,让你感到安全感才存在的,但他却没有找到什么方法可以做到这一点,所以需要用成长型思维模式教育他,并邀请他一起加入我们走向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旅程。
好了,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终身成长》这本书里的内容吧。首先,我们需要接受一个事实,每个人都有两种思维模式,固有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固有型思维模式让我们活在自己的舒适区,可以为我们带来安全感,成长型思维模式才可以使我们充满挑战,不断成长。当我们的固有型思维人格出现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接纳他,并了解他出现的诱因,然后用成长型思维模式去改变他。那么,以后在我们的生活中,当我们出现各种对立的情绪时,我们就可以很清楚地认识到这是我们的固有型思维模式在作怪,不用害怕也不必担心,按照书中给出的步骤将自己放入成长型思维模式。改变也许很难,但是改变会让我们拥有以前不曾拥有的东西,体验到不曾拥有的感觉。如果,你在某个时刻觉得自己很傻,如果,你因为害怕失败而一直不敢尝试某件事情,如果,你很喜欢推卸责任指责他人,如果,你一直担心被人拒绝。那么,不妨尝试一下心的思维模式,它会一直在那里等着你,为你展示通往未来的路。


打赏西凌雪原始.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好书评网

GMT+8, 2024-5-10 14:22 , Processed in 2.04574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koobbook.com

© 2010-202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